行業資訊
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實施方案評審流程?
根據最新政策要求和實踐經驗,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實施方案的評審流程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具體流程及要點如下:
一、縣級初審與意見征詢
方案編制
縣級人民政府組織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等部門及鄉鎮政府,編制實施方案,明確整治目標、任務清單、資金測算等內容,同步完成以下工作:征求村民意見(參會率≥2/3)并取得村集體同意協調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對涉農項目進行空間布局統籌初審材料
提交整治區域矢量圖、權屬調整方案、村民會議決議等材料,由縣級自然資源部門初審后報市級。
二、市級論證審查
多部門聯合審查
市級自然資源部門組織發展改革、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等市級部門,重點審查:"三區三線"調整的必要性及合規性(如永久基本農田調整是否超5%)建設用地總量是否減少、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落實情況技術論證
委托專
業機構對實施方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進行評估,形成審查意見后報省級。
三、省級聯合審批
專家評審
省級自然資源廳組織省級相關部門(發展改革、農業農村等)及專家,通過會議或函審方式對以下內容進行審查:耕地占補平衡方案(新增耕地質量等別是否低于調出地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跨縣域流轉的合規性批復與備案 符合要求的方案由省級批復,涉及永久基本農田調整的需報自然資源部備案批復文件同步錄入全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
四、實施過程動態監管
年度核查
市級自然資源部門每年復核整治區域矢量數據,重點核查永久基本農田調整地塊的種植屬性變化。中期評估
對實施進度滯后或存在負面清單情形(如破壞生態)的項目,省級可要求暫停并限期整改。
五、竣工驗收與成效評估
子項目驗收
農用地整治、生態修復等子項目由行業主管部門按標準驗收,新增耕地需實測并完成日常變更認定。整體驗收
省級組織多部門開展綜合驗收,重點核查: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建設用地總面積未增加成效評估
省級按耕地保護、生態改善、產業融合等指標進行評分,結果納入鄉村振興考核體系。
評審重點內容
審查維度 | 關鍵指標 |
---|---|
規劃合規性 | "三區三線"調整是否符合"總體穩定、微調優化"原則,城鎮開發邊界地塊擴展倍數 |
耕地保護 | 新增耕地面積≥整治前5%,質量等別低于調出地塊 |
生態修復 | 是否破壞生態保護紅線,鄉村生態空間連通性提升情況 |
權屬調整 | 村民支持率≥2/3,權屬爭議解決率100% |
資金平衡 | 內部收益率>社會折現率,經濟凈現值>0 |
流程圖示例
注:涉及跨省指標流轉或國家級試點的項目,需額外提交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