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的具體分級推進要點有哪些?
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的分級推進機制主要依托“省級統籌、市級監管、縣級實施”的三級管理體系,結合不同層級政府的職責分工和權限劃分,形成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以下是具體分級推進要點及實踐案例:
一、分級推進框架
省級統籌部署
統籌跨區域指標調劑(如補充耕地、建設用地節余指標跨省或省域交易);
協調重大規劃調整(如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優化需報自然資源部備案);
監督市縣級實施過程,確保符合“三區三線”管控要求。
職責定位: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全省整治政策、統籌資金分配、審批實施方案(如撤銷項目)、監督指導及最終評估驗收。
核心任務:市級過程監管
審查縣級實施方案的合規性,重點核查耕地保護目標、生態修復措施等;監測整治進度,定期核算耕地數量和質量達標情況;協調跨縣域指標流轉的審核(如寧夏要求跨縣增減掛鉤指標需市級初審后報自治區批準)。
職責定位:市級自然資源部門負責轄區內項目的論證審查、過程動態監測及竣工驗收審核。
核心任務:
縣級具體實施
編制實施方案,明確整治目標、項目清單、資金來源及實施時序;整合涉農資金(如土地出讓收入、鄉村振興資金)并引入社會資本;落實后期管護責任,確保整治成效可持續。
職責定位:縣級政府為責任主體,統籌縣域資源整合、資金調配及項目落地,組織編制實施方案并推進實施。
二、分級推進的關鍵環節
規劃銜接與方案審批
縣級實施方案需嚴格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優先選擇重點區域(如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區、美麗宜居村莊等);
涉及永久基本農田調整的,需同步編制補劃方案并報自然資源部備案。
指標管理與利益分配
節余指標(補充耕地、建設用地)優先滿足縣域內需求,剩余部分可在省級或省域范圍內調劑,收益反哺鄉村振興;
例如,江西規定整治后騰退指標可通過省級交易平臺流轉,收益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和產業。
動態監管與風險防控
市級定期核查耕地保護目標,省級開展終期評估;嚴格負面清單管理(如禁止違背農民意愿合村并居、破壞生態紅線等),違規項目將被撤銷資格。
三、實踐案例與政策創新
寧夏模式
實行“自治區統籌、市縣分級負責”,縣級政府主導實施,市級負責項目審核,自治區負責驗收;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允許利用不超過3%的整治面積發展旅游、康養等產業。
江西經驗
明確“省級審批、市級監管、縣級實施”流程,整治周期為3-5年;創新“資源變資產”機制,財政投入形成的資產可折算為村集體股權,保障農民權益。
四、總結
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的分級推進以層級分工為基礎,通過省級政策引領、市級過程把控、縣級落地實施,形成全鏈條閉環管理。其核心在于規劃統籌、指標流動、利益共享,同時通過負面清單和動態監管防范風險。未來需進一步優化跨區域協作機制,強化市場化手段應用,推動整治成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